|
中国全站仪和GNSS的故事(下)中国全站仪和GNSS的故事(下) 2002年,磨砺之下的南方测绘成功发布“星际9000系列”产品,这是首批与知己知彼的对手“PK”的产品。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宣告了静态GNSS接收机的结束,更掌握了当时唯一可以媲美进口的RTK测量系统技术,实现了国产GNSS的腾飞。 在国产产品的刺激下,所有进口的中低端GNSS高精度测量仪器不断大幅度降价,进口GNSS一统中国市场的格局已完全改写。 2004年,南方测绘发布灵锐系列一体化RTK,成就国产RTK的新高度。 在数量上取得优势后,国产GNSS开始向核心高端技术进军。为了突破低成本双频GNSS主机板设计与开发的核心技术,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频CORS基准站接收机和软件系统,实现CORS系统核心产品的国产化,科技部公布了“863计划”。 南方测绘是测绘仪器行业的领军企业,武汉大学是测绘高校的教育之都,两者强强联合揭下“皇榜”,承担国家任务。 CORS基站属于GNSS的顶尖技术领域。2007年前,国产CORS技术尚不成熟时,国内建站基本上依赖进口设备和技术,费用居高不下,一个基站往往要花数十万甚至上百万。 为了解决CORS技术壁垒,南方测绘凭借在GNSS领域多年的积累,创新推出“NRS”(南方网络参考站技术),比肩国际先进水平,建成中国第一个全国产化的网络CORS。 南方测绘国产CORS的推出,大大加速了CORS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,高精度手持GNSS时代到来,填补了GNSS在亚米级领域的空白,给GIS数据采集、GIS和GNSS结合应用带来新的变革。 但中国市场上进口手持GNSS过于昂贵,几乎是国产产品的几十倍。 南方测绘审时度势,从产业级的测量仪器向民用和亚米级迈进,从底部进行磨合,以结束国内拉锯战为目标,研发了5种手持GNSS产品。2010年,在德国InterGEO发布全球首台高精度定位手持机。 2011年底,世人期待已久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宣布试运行。消息传来,中国人的“北斗情结”和南方测绘国产化梦想重叠在一起,一个大胆的设想迸发出来:开发中国人自己的北斗板卡! 这年年底,南方测绘第一时间通过国家申请,获得了北斗民用资格证书。GNSS研发团队迅速成立“北斗专项小组”,投入大量人力、物力。南方人怀揣梦想,再次挑灯启程。 北斗试运行,国家支持国内导航企业参与板卡研发的利好,为国内高精度导航企业带来了曙光。而到2012年底的正式运行只有一年的时间,国内企业能否扭转国外巨头垄断的乾坤? 一场关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主板研发的竞争、一场挑战国外RTK核心技术垄断的暗战,在国内外的高精度导航企业之间展开了较量。 南方团队经过冷静地分析后,敏锐地判断出北斗和GPS系统兼容最核心的就在于,两种系统软件的联合算法的解决。那是前所未有的紧张时期,没日没夜,鏖战分秒。 凭借长期的、丰富的GNSS研发的技术积累,在研发团队国产化梦想的鼓舞下,两个月之后,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兼容GPS主板研制出来了。 能否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整机测试和产业化?南方测绘又开始了长达数月的、投入数百人的系统软硬件调试阶段,白天找问题、摸索规律,晚上分析主板性能、稳定性、兼容性等等。又是一段紧张有序、艰苦卓绝却又收获丰盈的时光。 而南方测绘的长袖善舞之处更在于,经过多年的跨越式发展,导航产业基地已跃然成为世界级的高精度导航生产基地,有力地保证了北斗RTK的生产能力。 功到自然成。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宣布试运行,开始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的第90天,中国第一台北斗兼容GPS的RTK,在南方诞生。 中国GNSS的故事,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。今天,当我们重新回顾、审视中国GNSS发展变迁时,不难看出,南方测绘涉足GNSS是一次机缘巧合,分文不名,却准备了意识、思想和胆略。 以一次机缘巧合为开始,南方测绘十多年来坚持自主创新,历经磨砺,最终导演了最具国产GNSS成长代表的传奇。 国产GNSS从崛起到重组,从拉锯到格局分明,涤荡了中国GNSS市场,改写了进口垄断的格局,实现了多年来几代测绘人的夙愿,实在是一件幸事。 上一篇测绘仪器采购注意事项下一篇中国全站仪和GNSS的故事 |